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许多人会发现自己经常皮肤干燥,小便发黄,这其实是身体在告诉你缺水了。
水是生命之源。大家都知道,喝水有助于身体健康。
如果长时间饮水量不足,身体缺水就会出现口渴、皮肤干燥、眼睛干涩、尿黄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便秘、脱水、等症状或者出现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栓塞性疾病。
饮水过多也不是好事,不仅会导致半夜频繁的上厕所,影响睡眠质量,还会让身体的新陈代谢被破坏,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引发体内水中毒。
那么,到底该喝多少水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伍芳指出: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水分摄入量通常是1200ml-3000ml,这些水分可以通过饮水、食物(如饭、汤、粥、水果)和功能性饮料获得。建议成人每天饮水1500ml-1700ml。
肾脏有问题或代谢状况不良的人(比如容易水肿者),需要控制饮水量,水分的摄取量更要特别谨慎。每周测量一次尿量,在每天尿量的基础上加上500ml,相当于补充皮肤和呼吸排除的水量,就可以保持出入量的平衡。
喝水的时间也有讲究。
早上起床可以先喝一杯温开水唤醒肠胃功能、降低血粘度;
休息时可适量补充当季水果;
大量流汗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晚上睡前不要过度饮水,可在床旁放一个保温杯,方便时啜饮一小口;
最好每隔两个小时左右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喝,因为当感到口渴时说明身体已经严重缺水了。
(通讯员: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