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我不断增加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还这么高?!”李大妈是患20年糖尿病的老糖友,打胰岛素治疗也有5年多时间。带着疑问她来到内分泌科就诊。
主治医师喻茜详细询问了李大妈患糖尿病以来的具体治疗和用药情况,最终在李大妈凹凸不平的肚皮上找到了原因。原来,李大妈总是在肚脐周围注射,而且因为怕浪费,她一只针头要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但她长时间只围绕着一个部位进行注射,而且长时间不更换针头,针头变钝,两个原因造成脂肪增生结节,再加上局部皮肤因为多次穿刺还形成瘢痕,结果经常将胰岛素注射在了硬结上,降低了胰岛素的吸收率,影响胰岛素吸收,导致血糖波动异常,增加“糖友”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风险,因此达不到理想的降糖效果。
喻茜介绍,根据《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版)》介绍,全球范围内,不规范注射现象普遍存在,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包括注射部位轮换不规范、注射笔用针头的重复使用、注射时手法错误及患者教育不充分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从而导致部分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
喻茜强调,糖尿病患者从开始注射胰岛素时,就要养成注射部位轮换的习惯,同时要及时更换针头,防止皮下组织增生或硬结的形成。
针对胰岛素的注射,喻茜提醒:
1.胰岛素针头应一次性使用,定期更换,避免变钝及针头断裂,也避免造成皮下脂肪增生影响胰岛素吸收。
2.注射时要保证胰岛素注入皮下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在皮下脂肪薄的部位(如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及外侧)注射,应当把注射部位捏起以增加皮下脂肪厚度,避免注入肌肉层,否则会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动。
3.注意定期轮换注射部位,预防皮下脂肪增生和局部硬结形成。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 cm。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括不同注射部位轮换和同一部位的轮换。发现硬结、凹陷、疼痛异常地方应避免注射,查看原因。
4.胰岛素注射后针头应停留10秒钟后拔针,避免造成漏液。注射剂量大时甚至停留时间要超过10秒。
5.注射器材的规范废弃。用后的注射器或注射笔用针头属于医疗锐器,不合理的处置不仅会伤及他人,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处理废弃针头或者注射器的最佳方法是,将注射器或注射笔用针头套上外针帽后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再丢弃。若无专用废弃容器,也可使用加盖的硬壳容器等不会被针头刺穿的容器替代。
(通讯员:喻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