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不少高血压患者都出现了血压降低的情况,有的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血压可降到正常水平。看到血压降下来了,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停药或减药,但高血压真的是被高温“治愈”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55岁的何女士就是一位高血压患者,曾在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出院后一直按照医嘱,每天服用一片降压药,血压控制得不错,基本保持在120/70mmHg左右。入夏后,随着气温升高,她的血压也呈现下降趋势,哪怕偶尔少用一天药也能维持在110/60mmHg,她担心继续吃药会引起低血压就停了降压药。没想到,停药一周后,何女士感觉头昏头痛,一量血压已经升高到170/90mmHg,她赶紧服下一片降压药,血压却没有降下来。
“为什么天气变热后我的血压会下降?”“以前吃一片药就能降压,现在怎么不行了呢?”带着疑问,10日,何女士到心内科找到以前的管床医生童露咨询。童露告诉何女士,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心肌收缩力、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大小,在夏天,由于天气原因,体表血管扩张,导致外周阻力下降,血压自然也就下降了;同时,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更多,水分和盐分都相比冬季丢失更多,血容量下降,血液对血管造成的压力下降,血压也会跟着下降,所以,她的血压到了夏季就下降了。
“原来可能吃一片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停药一段时间后血压重新升高,这时再吃一片药,就解决不了问题了,这种现象称为血压的‘报复性反弹’。”童露指出,目前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吃的降压药都是长效药物,药物需经过5个半衰期,血药浓度才能达到稳态,一旦达到药物浓度的稳定水平,偶尔晚吃药几个小时甚至漏服1次,也不会对血压造成太大波动。所以,长期服药的患者在最初停药的几天,血压可能会看上去仍然“正常”,但是,这种“正常”不过就是一种假象,几个半衰期之后,随着药物逐渐代谢完毕,血压就会逐渐回升。
童露强调,夏天天气热,人的血管容易扩张,从理论上来说,血压相对冬天时会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夏天自行减药、停药是安全的。平时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在夏季尤其要小心,不要误入自行停药、减药的误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一旦血压再次回升波动之后,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再次稳定下来,这种血压的起起伏伏,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伤害。
(通讯员:黎艳)